从要上市的Soul说起,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社交赛道?
【慧聪通信网】社交赛道很久没有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这次站到聚光灯下的是Soul。近日,社交平台Soul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正式启动港股上市流程。
数据显示,该平台MAU(月活跃用户数)2021年同比增长51.6%,达到3160万。DAU(日活跃用户)2021年同比增长55.8%,达到930万;此外,平台2021年营收达到12.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7.3%。
除了自身快速增长的用户和营收数据,Soul的上市备受关注,主要源自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整个社交市场其实都在期待新故事。
互联网的尽头是社交,作为刚需的社交赛道从来都是热闹的。无数大厂和创业者争先恐后的涌入,但在微信的制霸之下,大多“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重磅出场后在社交榜单上一闪而过,便再无后续。今年初,百度曾推出号称语音版的Soul——“嗨圈圈”在“小火”一把后迅速沉寂下来;而一度登顶App Store免费榜的啫喱,在主动下架后至今没有新的动向。
另一方面,在缺乏优质标的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在等待新机会。在这个进入门槛低,但竞争异常残酷和激烈的赛道中,能走到上市的社交玩家少之又少。目前二级市场中,还在牌桌上的似乎只有腾讯、陌陌等少数社交选手。
特别是,不同于腾讯旗下王牌微信所代表的熟人社交,也不同于陌陌主打的陌生人社交,Soul自称“开放式社交平台”的定位无疑更加特殊,也为投资者们提供了另一个全新的选项。一旦后续成功上市,这种稀缺性也将影响市场对Soul的市值评估。
Soul港股招股书中称,Soul是为年轻一代而设计的虚拟社交平台,通过打破地域以及社交限制,让人们通过兴趣及虚拟身份建立、维持广泛的关系。根据艾瑞咨询报告,Soul与所有其他社交网络平台不同,专注于虚拟身份社交、丰富的原创内容以及去中心化的内容分发、基于兴趣图谱及个性化用户和内容推荐的开放式社交网络。
那么,Soul为什么不属于陌生人社交赛道?其产品的差异性究竟是什么?社交的尽头真的是“加个微信”吗?以申请港股上市的Soul为切入口,社交领域未来又有怎样的新故事?
01 Soul≠陌生人社交产品
2016年,微信日活达到7.68亿,自此牢牢坐稳了移动时代的社交铁王座,也凭借对熟人关系网络的封锁把一众社交平台压制得无法喘息。
陌陌成为了特殊的那一个。这个和微信几乎同一时间推出的产品,同样把握住了PC向移动时代过渡的机会,并凭借对LBS技术(通过定位技术获取设备所在位置、提供服务)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社交效率。在上线3年后,陌陌月活跃用户就已经达到6020万,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充分显示了荷尔蒙社交的强大驱动力,也以一己之力开辟出了移动时代的“陌生人社交”赛道。
至此,社交江湖格局既定,一套认知范式也就此建立,即所有社交玩家都可以被简单划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前者的代表是微信,后者的代表则是陌陌。这样粗暴的分类方便了人们的快速理解,但同样也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力,似乎除此之外再无第三条道路。
但事实是,你很难用旧框架去认知新事物。
例如在Discord、BeReal这些近年来迅速蹿红的社交平台身上,就难以套用“熟人VS陌生人”的认知逻辑。而正申请上市的 Soul在此前也曾一度被划分为陌生人社交赛道中,直到今天很多媒体在提到Soul时,还会带上“陌生人社交平台”的定语。
但如果以鼻祖陌陌去定义陌生人社交这个品类,能发现其核心功能无外乎满足荷尔蒙需求。社交产品JOIN联合创始人于宙曾撰文表示:“更绝对的说,就是根本没有陌生人社交这个赛道,有的只是 OnlineDating。”
从产品设计、用户使用行为到最终沉淀的社交关系等维度来讲,Soul都与这个赛道的产品呈现出了鲜明的差异。
首先,最简单直接的,从产品设计来看,大多数陌生人社交软件或者Dating App(约会软件)说旨在帮助用户快速建立现实的关系,会在产品突出真人照片展示、地理位置(LBS)等功能。
打开Soul,首先出现的是一个旋转的星球,也看不到真人头像,因为这个产品的出发点就不是为了快速建立现实连接。根据Soul创始人张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阐述的理念,她从个人感悟出发,希望市面上能有一款可以自在表达、并且能收获及时、高质量反馈的无压力社交平台。
所以,在设计上,Soul不支持使用真人照片,而是构建了2D/3D虚拟化身系统,希望在去除颜值、地理位置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下,让用户基于兴趣图谱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目前,Soul推出的萌面匹配、脸基尼派对等新功能,也是在配搭3D Avatar面具、不露脸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Soul提交的港股IPO资料中显示,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Soul是中国首个所有用户均需借助以自创头像的虚拟身份互动的社交网络平台。
其次,在用户使用行为上。用户使用陌生人社交平台/Dating App(约会软件),是为了快速找到能够建立现实关系的人,为此,以建立1V1现实关系为目的,发布真人照片、使用匹配功能,将是用户的基操。但从Soul的用户使用和内容消费情况来看,创作,分享,交流,游戏是主基调。在Soul的广场和群聊派对(多对多语音沟通场景),可以看到求职面试技巧分享、论文写作、天体物理学等关于生活向、兴趣向的分享与讨论。
所以,深度的沟通、互动、娱乐,也使得Soul的用户时长远远超过了陌生人社交平台(对追求效率提升的陌生人社交平台而言,用户使用时间短反而意味着效率的极致,和平台的“优秀”)。数据显示,2021年,Soul日活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45.3分钟,这基本已经追平了Instagram、Facebook。
最后,从沉淀的关系类型上来说,用户在陌生人平台建立的关系属性相对单一,基本上为男性、女性间的1V1关系。而在Soul平台,基于兴趣的社交网络属性则更加多元,也不局限于1V1关系,一对多、多对多关系同样普遍,也包括了男女生之间、女生们之间的友情等等。一个蛮有趣的例子,Soul上的多对多群聊派对是非常受欢迎的功能之一,露营、历史、创业、心理等等有趣多元的主题派对房间讨论火热。
不归属于陌生人社交赛道,Soul同样也不同于主流即时通讯平台的封闭式关系,即基本上关系均来自线下现实关系的迁移。Soul的关系建立、沉淀全部在线上完成,并且能够帮助用户不断拓展新的社交关系网络。所以综合来看,Soul在招股书中给自己的定位——开放式社交赛道是更加准确的。
02 社交的尽头≠加个微信
社交行业一直存在一个永恒的难题,即“用户认识后加微信该怎么办?”这也就是业内常常讨论的用户平台迁移问题。
以至于有人调侃说,社交的尽头就是“加个微信”。毕竟,作为国民级的平台,微信承载了用户工作生活各方面需求的解决方案。
此前,也曾有记者在采访时向Soul创始人张璐提问,是否“有用户深度交流之后转移到微信上”。当时,张璐的回答是,“肯定会有一部分用户是愿意转移到微信上的,但是大部分用户其实是不愿意的。”
当厘清Soul的定位以及其满足的用户需求后,我们其实便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用户是不愿意迁移的。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用户使用Soul这样的产品,其核心需求并不是为了快速建立现实关系,反而是为了摆脱现实关系的束缚和压力,在虚拟空间中自在真实的表达、分享、互动。
特别是伴随着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崛起,反滤镜化社交、呼唤真实感已经成为趋势。在滤镜文化盛行Instagram的疆域之外,正在以火箭速度走红的BeReal就是典型的代表,2022年第一季度,其月活用户数暴增315%,一度在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地区的AppStore里排名前十。
业内人士在分析这个现象时指出,国内同样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过去几年中,在微信之后,陆续出现了小红书、抖音、快手、Soul、探探等诸多产品。而Soul则呈现出了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特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后微信时代的社交业态。Soul模糊了外貌、年龄、地理位置等外在标签的社交空间,已经被验证是年轻人表达真实自我的新载体,成为年轻人表达真实想法的“根据地”。
比如Soul代表的社交产品摒弃了引导用户上传通讯录、导入熟人关系的做法,甚至不允许用户上传真实头像,目的正是帮助用户卸下伪装的面具。因为在被现实关系捆绑的关系链中,用户几乎没有表达脆弱的空间,习惯性地掩饰自己的内在情感,恰恰是无压力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放下了维护人设的包袱,乐于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而还原了社交关系中原本的自在感和亲密性。
数据也证明了用户的粘性和忠诚。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该平台59.4%的用户为高活用户(每个月活跃至少15天),日活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45分钟。平台MAU中有87%与其他Souler有过互动,同期,每天有56.4%的DAU会参与私聊,且发消息用户平均每人每天发出约66条一对一消息,领先于其他开放式社交平台。
高互动性进一步激励用户的发布意愿,形成内容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最终带来平台UGC生态的极大丰富。2021年,Soul用户产生超过7.9亿条新内容,MAU发帖率为35.9%。同期,所有帖子中超过91%获得至少一次回复。
这意味伴随着平台用户关系网络密度的增加,社交资产也在持续沉淀,用户留在这里的可能性也进一步提升。Soul的抗迁移能力不言而喻。
有分析认为,随着社交网络密度的不断深入,不排除BeReal、Soul等平台进阶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本位社交平台,即Z世代用户的主要社交平台。
社交行业具有周期性,对Soul们来说,社交的未来并不是成为另一个微信,而是探索下一个社交时代的新可能。
2021年3月,Soul在行业中率先提出构建社交元宇宙,并通过以捏脸师为代表的共创体系、经济体系、自研NAWA引擎等实践成为国内探索元宇宙模式的先行者。这是和熟人社交产品、陌生人社交软件、约会App完全相区别的生态,也是Soul等探索者正在摸索与描绘的社交赛道新路径。根据今年1月清华大学发布《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版》,Soul通过兴趣图谱,关系沉淀,达到共情、共建、共享和共生,是目前最接近元宇宙定义的手机应用。
如今,各大巨头与新势力也正强势布局社交元宇宙。2021年10月,全球社交巨头Facebook 公司正式改名为 Meta ,创始人扎克伯格坚信,“元宇宙”将取代移动互联网。
有媒体报道,目前腾讯已经成立XR(扩展现实)部门,积极备战元宇宙竞赛。在收购VR公司Pico后,据传字节跳动将前小米VR负责人招入麾下,后者实控企业深度布局元宇宙社交......
国际调研机构麦肯锡发布的一篇元宇宙报告显示,2022年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投资流入元宇宙,这是去年全年投资的570亿美元的两倍多。数据公司Sensor Tower的研究显示,在2021年11月到2022年1月的三个月里,一共有86款App在自己的名字或者描述中增加了“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截止2022年2月,共有552个App在描述里添加了“元宇宙”。而在这些增加“元宇宙”描述的产品品类中,元宇宙社交是最多的App品类之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社交应用一定是元宇宙最容易落地,也是最容易发展的应用状态。Soul主打‘元宇宙’社交是具有影响力与市场发展潜质,只要能够把整个市场的发展能力逐渐树立起来,用户黏性和用户体验逐渐完善,‘元宇宙’社交依然有许多发展可能。”
其他分析人士表达了同样积极的看法。南华早报报道中,China Skinny的董事总经理Mark Tanner分析Soul:"在元宇宙的这个发展阶段,任何公司要实现收支平衡都是一个挑战。随着更多行业洞察和用户的出现,交易量将在后期自然增加。用户之间将产生更多对独特体验的追求,这将鼓励更多消费的产生。"
跳脱出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的旧框架,社交新世界的大门正在打开,Soul等新型社交产品刚刚撕开了一道口子,未来的光已透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