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百度等互联网信息平台精准“抗疫”

慧聪通信网 2020-02-13 09:06 来源:互联网

【慧聪通信网】“急寻1月21日D3937次动车7号车厢乘客”,“急寻1月25日8L9564次航班由杭州飞往赣州的旅客”……

春节前后,类似的寻人讯息几乎刷爆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朋友圈。它们时刻提醒着人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可能就“藏身”在我们的某一次行程中,但事后绝大多数人无法及时知晓,甚至是无从知晓。

为了避免春运期间疫情扩散而引发的公众恐慌,以及解决社会信息渠道“寻人”的困难和低效,如何精准“抗疫”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善用百度等互联网信息平台精准“抗疫”

与17年前抗击“非典”战役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最有能力将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精准“抗疫”举措的,是过去20年间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

在过去的几天里,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发挥自身技术所长,推出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寻人应用。即便你手机上只有百度这样的APP,你也可以很简单的通过百度App上“抗击肺炎”专题页,直达“新型肺炎患者同乘查询”小程序。你甚至可以在百度App直接搜索“肺炎”等关键词,进入的结果页中也能找到入口。相较于通过一则则同乘信息寻人,这些简单的操作无疑更快、更准确。

善用百度等互联网信息平台精准“抗疫”

可以说,在这一次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互联网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恰恰是17年前的“非典”时期所不具备的优势。

有的时候,互联网的作用无远弗届。今日互联网在“抗疫”中所发挥的作用,其实是过去10—20年间,中国社会进程的直接写照之一。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有三样东西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电商与高铁。实际上,除了互联网之外,高铁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网络,而电商也是建基于互联网之上的行业。

换句话说,互联网已深刻渗透进每个人的生活。而当我们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挑衅”时,如何能够在“抗疫”期间利用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意义同样非同小可。

综观发现,互联网在此次“抗疫”过程中的作用堪称“硬核”。除了上述“精准”寻人的应用之外,捐款捐物、设立公益基金也是互联网“硬核”的表现之一。比如百度成立总规模3亿元的疫情及公共卫生安全攻坚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包含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新疾病治愈药物筛选、研发等一系列抗击疫情工作;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疫情防控的3亿元基金开始拨付多家公益机构;阿里宣布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从海内外直接采购医疗物资……

这些直接或间接的物资帮助,将极大缓解疫区口罩等防护资源的紧张状况,其对技术研发的支持,也将为早日战胜疫情提供保障。

互联网更重要的“硬核”体现在信息传递层面——成立辟谣平台,传递准确信息,稳定民心。同时,互联网企业也为“抗疫”开通免费在线问诊绿色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肺炎咨询服务,以及发布肺炎搜索大数据与民众迁徙路线图,辅助政府“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打赢疫情攻坚战。

众所周知,疫情蔓延期间,自由与准确的信息流通是必须的。这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各地产生了一些谣言,好在多家互联网平台上线“辟谣平台”,及时辟谣不实信息,缓解了民众焦虑,也为政府科学精准施策提供了有效指引。

在此方面,作为国内最大的知识与信息平台,百度的做法值得一观。面对疫情,百度App联动多家主流媒体百家号,建立鉴别谣言专区。同时,用户在百度App搜索“新型冠状病毒”等关键词,或者从百度App抗击肺炎频道的“鉴别谣言”入口进入,就可以查看权威辟谣。

互联网这种对疫情信息辟谣的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轻盈、轻易触达的特点,有效避免了谣言对公众的信息污染,让民众得以“科学防治”、“安心抗疫”。

善用百度等互联网信息平台精准“抗疫”

事实上,百度在过去15年建设了中国最大的知识内容体系,百度在包括知道、百科、文库等知识内容方面的创新和投入,积累了超10亿的高质量内容。不论是在“抗疫”期间还是平时,都将帮助用户更高质量地过好日常生活。

疫情期间,准确权威的疫情信息实时更新和科学防疫知识的全面普及,对防治疫情蔓延来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百度APP开通了“在线问医生”服务免费通道,为民众免费提供肺炎相关问题的线上咨询服务,并对武汉地区的用户优先匹配医生。百度地图大数据持续更新升级,方便大家查看全国城市迁徙状况,如500万人离开武汉的去向;腾讯看点上线疫情地图及预防手册;微博开设“直击武汉”等信息流,联动多家公益机构开通线上捐款渠道……

善用百度等互联网信息平台精准“抗疫”

就此可以看到,互联网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是多方位、全链条的,不论是从物资救助等“硬救助”上,还是从信息传播、大数据挖掘等“软服务”方面,都给了民众极大的支援。当此特殊时期,它的作用并非只是保障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还给我们提供了稳定预期,让我们在“自我隔离”的同时,不至于因为物资与信息匮乏而惶惶不安。

如果揆诸互联网的本质,可发现互联网在疫情面前发挥的种种作用,不过都是互联网的内在特性决定的:所谓互联网,不过是技术加人性的组合;技术为表,人性是里。诸多互联网行为,始终都有一个“人性之善”的内力将它牵引。

疫情并不可怕,最坚韧的是人心。融合了技术与人性的互联网技术设施,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利剑”。善用这把“利剑”,“抗疫”也会产生乘数效应,助国民更快地渡过此次疫情难关。

疫情虽在,但生活还要继续。此刻全国众志成城,上下一心,誓能夺取“抗疫”的胜利。值得欣慰的是,尽管形势严峻,但我们已看到胜利曙光。

1月27日晚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说,疫情应该在1周或10天左右达到高峰,此后不会大规模增加。而人民日报疫情趋势图也显示,虽然累计疑似病例数总体依然在上涨,但“斜率”已经变小,增长趋势较之前大大放缓。这都预示,“抗疫”或即将迎来拐点,胜利或许并不遥远。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来源:北京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