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将迎来“应用春天”,安世亚太布局增材制造生态圈

慧聪通信网 2020-03-10 14:44 来源:慧聪通信网

【慧聪通信网】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被誉为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在个性化定制、复杂结构部件制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正在对传统制造工艺流程、工厂生产加工模式及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产生重要影响。安世亚太作为我国工业企业研发信息化领域的领先企业,提出基于增材思维的先进设计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设计制造一体化提供可落地实施的方案,并致力于以增材思维为核心的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生态圈构建。

从国家层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门近日印发了《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立足国情、对接国际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此外,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增材制造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增材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增材可以实现传统制造手段无法制造的设计,如复杂轻量化结构、点阵结构设计、多零件融合一体化制造,从而为中国各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国明董事长表示,“设计制造一体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题,这完全迎合了工业化的本质。而代表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复杂度产品大规模定制生产,除了要求工艺融合的自适应制造模式,对于设计模式、设计手段也提出了与制造模式协同进化的要求。

张国明指出,按照工业门类和产品种类划分的,由专业工厂组织工业产品生产的壁垒将逐渐消失,而端到端(从客户需求端到满足客户需求端)的新模式,基于工业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分布式制造、社会制造、太空制造等近乎零边际成本的生产模式将成为现实。

突破未来 增材制造这样颠覆产业革命

增材制造不仅仅是工艺的革命,它还带来了设计的革命,是将设计想法转化为产品的途径,催生了先进设计理念,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将会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和颠覆性技术体系。这种颠覆性体现在,在制造工艺自身带来的优势以外,它实现了结构设计、高性能材料制备、复杂构件制造的一体化,并为宏观上的结构设计和微观上的材料制备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对于增材制造来说,产品成本与其复杂性几乎无关。因此,使用3D打印技术来实现依据DFM(面向工艺限制)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其应用的“新瓶装旧酒”最基础的阶段,并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应用的更高层次,包括“零部件组合优化”、“拓扑优化工业再设计”,以及以“创成式设计”为代表的面向功能的全新设计等,可以称之为“以增材思维为核心的先进设计”,是一种系统的思维和能力。

增材制造是天然的全数字化生产方式(CPS映射),建立了从产品研发、仿真、制造、检测验证到维护保障的全生命周期。从来没有一项工艺方法或产品制造方法能够如此数字化表达。伴随数字主线,增材的数字孪生由于实际制造的全数字化,数字模型也由此有最完善最统一的表达和迭代更新修正。

智能化将迎来“应用春天”,安世亚太布局增材制造生态圈

安世亚太:构建“增材思维生态圈”平台

增材制造在我国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工业级3D打印机出货量持续稳定增长,且近年来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据IDC《中国3D打印机市场半年度追踪报告》,自2015年起,中国工业级3D打印机(25K美金及以上设备)出货量及销售额均持续增长,2019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1%,销售额同比增长9.3%。IDC预计,2019年全年销售额规模将超过27亿元人民币。

此前,增材制造技术就已经被纳入国家多个部委的工作重点,并提供政策支持。也成为多个地方政府落实产业升级转型的抓手。此次六部门联合印发《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又一次将增材制造推向了“风口浪尖”。

然而,增材制造作为一项新技术,从诞生至今不过30余年,如何跨越“裂谷”快速拓展市场和实现增长,所需要的并不只是技术升级,而需要从孤立的设备、软件等技术点到能够整合为企业经营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制造、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建立系统和整合的“增材思维”体系。与此同时,“以增材思维为核心的智能制造”,需要超大数据量采集和处理,以及数据贯穿全流程,也需要一种系统的思维和能力。可见,发挥增材制造技术优势需要系统的“增材思维”。

智能化将迎来“应用春天”,安世亚太布局增材制造生态圈

安世亚太认为促进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的根本在于创新的产品研发,基于公司20余年来致力于仿真、创新、“精益研发和制造”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通过多年知识经验转化,提出了基于增材思维的先进设计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聚焦于打造以增材思维为核心的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产业链,以全球视野和格局进行资源整合、技术转化和生态构建,构建独特的“增材思维生态圈”,带动先进设计与智能制造的产业变革,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