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都在装睡!
【慧聪通信网】2014年4月,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时,时任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的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多年来,想起诺基亚的崩塌,我们依然唏嘘不以,其中大部分原因在于对其在“创新”方面的认可。试想多年以后,回看2022年的手机行业,能让我们回忆起什么呢?
华而不实的折叠屏手机?千篇一律的硬件配置?还是五彩斑斓的塑料外壳呢?
手机出货量不断下滑,消费需求在哪
IDC预计,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亿台,同比下降5.5%。
而实际情况远比IDC预计的还要糟糕。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2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278.3万部,同比下降34.7%。
而在苹果2022财年第一季度营收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苹果第一季度iPhone营收716.3亿美元,市场预期677.4亿美元,同比增长9.2%,并且,苹果第一季度大中华区销售额为257.8亿美元,而去年为213.1亿美元,同比大增约21%。
此前,苹果2021年四季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创纪录最高,占有23%的市场份额,依旧是中国第一大智能手机供应商。
虽然统计时间没有完全重叠,但是大致可以看出用户在产品方面的需求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降低了那么多。
那么,为什么用户要选择国内手机制造企业口中“华而不实”的苹果呢?
原因很简单,在手机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决定用户换不换手机的核心,其实主要是体验,或者说是习惯。
事实表明,大部分用户对于底层硬件配置天花乱坠的虽然关心,但在大家都夸夸其谈的时候,这部分内容在用户眼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而实际的使用、操作习惯一旦养成,真的很难再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国产手机的操作系统在UI和逻辑方面,越来越像苹果的原因之一,无非是想让用户对自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同时,最近两年国产手机的定价可谓匪夷所思。
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最近发布的《Canalys2021年度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称,2021年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上涨10%。
当然,原材料成本的增加是一方面,但用户究竟对于硬件的要求有多高呢?提升用户体验重要还是采购最新硬件为自己的新产品背书重要,这是国产手机制造企业要思考的问题。
模仿的根本是让用户退而求其次,但当价格不再是屏障时,用户为什么要“求其次”?
相比于iPhone13、iPhone 12动辄500、1000元的降价幅度,国产手机的售价不断攀升,当然,各种因素都会对定价产生影响,但从不断下滑的出货量来看,用户显然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和耐心。
创新乏力,折叠屏并不是最好选择
量产,对于折叠屏手机甚至整个科技行业而言,都可以被称作里程碑,其影响在若干年后来看依旧伟大。
但折叠屏手机对于用户目前的使用感受来说,糟糕透了。
一个折叠起来要比普通手机产品厚上一倍的体积,一个打开以后面积够大但却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屏幕,甚至很多应用都不能完美适配那两块奇葩尺寸的外屏和内屏,这难道不是鸡肋吗?
我真的不相信哪个国产手机企业的高管会用这种产品做自己的主力机。
况且价格还要比普通旗舰手机产品高出那么多!
IDC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710万部,在全球智能手机中仅占约0.5%的份额。那时,今年大部分刚刚发布的折叠屏手机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
我相信任何一款产品在研发之前,都是对市场进行全面调研之后所做的判断,那么在已经有企业对市场进行多次试水之后,国产手机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盲目跟风折叠屏,这种市场操作甚至有些不可理喻。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些“突破”。
但实际情况是,企业之所以被称之为企业,其的任何行为都要产生商业价值,最起码所投入的资金都要由用户买单。
国产手机努力了吗?
是的,国产手机很努力。大家现在都处于“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要输一起输!”的阶段。
做为用户,我们真心希望能有那么一家企业能够站出来破这个局,做一些真正有价值,有突破,有意义的产品,哪怕是有意思的产品。
相信会有的,相信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