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卖得不好,是5G的错吗?
【慧聪通信网】本周,所谓“年轻人不爱买手机”成为了媒体报道的重点,其中核心的内容点在于用户的换机周期进一步延长,其中多引用了行业分析公司Counterpoint给出的平均换机周期已超31个月,以及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中国用户平均换机周期超28个月。国内信通院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2 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总量下降 22.6%,其中 5G 手机下降 11%。
对此,有人抛出了对于5G的质疑,认为换不换5G毫无用处,另外还有运营商疑似凑KPI般,令人反感的5G套餐营销。那么,手机卖得不好,究竟是5G的错吗?
不是,这是历史规律
一种主流的看法是,暂且先不用着急,不妨看看已经发生的历史规律。通信技术的代别一般是奇数开拓,偶数完善繁荣,所以有了3G带来的网络速率上质的突破,4G则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
回想一下3G时代最初的终端形态,如诺基亚N系列的一众旗舰机型来看,3G蜂窝网络能力、Wi-Fi、蓝牙一个都不少,有的机型甚至还有FM发射功能。显然,它在连接性上与当今智能手机可以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如今回头来看,它依旧是在用2G时代的思维来做3G/4G时代的手机。
让3G/4G能够迎来今日之重要地位的无疑是iPhone的出现,尽管第一款iPhone在2007年才面世,并且仅仅是一款2G机型。此前日本已在2000年6月开通3G业务,欧美也陆续在2003年开通。这就是意味着,当时很多人都没料到的3G/4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晚于3G网络开通7年才现身。所以,如果当人们在2027年才能发现5G消费类终端才初见端倪时也切勿感到意外,而如今对于大众来说,或许只有等待。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在iPhone面世一年后,后来备受争议的TD-SCDMA标准终于投入商用。
随即,智能手机才开始逐渐成熟起来,随之也有了Kik类应用的奔涌而至,最终微信凭借着腾讯在用户关系上的优势,在国内异军突起,让小米早就不再提自己的那所谓铁人三项。国际市场LINE、Facebook Message、苹果iMessage也获得了大量市场。这里又得补充一点,在Kik类应用面世之初,业界便指出电信运营商的用户关系掌握的最为全面(当时都是优先留手机号,而非加微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飞信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校园回忆。
是,这是技术设定
一方面需要耐心等待于行业对于5G/6G的挖掘,另一方面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5G中的众多功能特性,绝大多数都是倾向于ToB领域,面向ToC的比例则明显偏少,然而ToB领域的拓展目前却又明显不足。
一个简单的现象就是,一谈到智能制造,工业领域的人士普遍表示5G通信模组的价格还是过高。而通信模组厂商本就已经利润微薄,降价的重担又转移到了芯片厂商。但芯片厂商的问题又是供应链紧张,代工厂在近年来难以生产出更多的芯片,随之而来的便是涨价,若想按期拿货,就得加钱解决。到头来,通信模组的价格依旧还是下不来。
垂直行业又是传统领域,企业中的人员对于数字化转型本就不够敏感。一个在云数据池上的案例可以给出旁证,据某数据服务商介绍,在该公司的大型金融客户中,有的在搭建完成平台后,全公司所涉及使用的业务不及5个,仅仅是为了完成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而目标,带来的赋能转化微乎其微。对于5G工厂这样的改造而言,如果传统垂直行业看不到动力来源,但又需要投资不菲的资金,在当今的形势下,更是十分困难。
而对于像自动驾驶这样的业务而言,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如同科幻片中的自动驾驶若想能够应用于普通大众,在5G时代则难有指望。消费者依旧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别固步自封
在智能手机行业不景气的当下,我们也应该承认,国产品牌相较于3G时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5G时代成为了先锋官,跟上了时代的步伐。避免了3G时代,大量机身技术上行货不如水货的尴尬,没有Wi-Fi的手机、仅支持某一3G制式的手机已经成为了快被人遗忘的历史。
如今,在5G智能手机到底该长什么样还答案未知之际,eSIM、毫米波、UWB等等技术,或许也不应该成为智能手机动不动就缺失的一部分。谁都不能确定未来这些技术究竟走向如何,毕竟谁还记得WAPI是个什么呢?
另外,个别手机厂商也别因为什么原因,就挖苦5G。至少下电影就是比以前快了很多很多,1080p以上级别的影视剧集在手机上就是看了回不去。游戏厂商也应该琢磨琢磨如何让手机用户享受到更低的时延,在对决中能够有所斩获,消费者才能逐步领略5G魅力。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别总为了5G套餐而粗暴营销,消费者不是傻子,动不动就每月100多元,怎么会有30元左右用着香呢。少打点骚扰电话,多思考下5G的魅力究竟如何发挥才是正题,4G时代都已经饱和的Kik类应用,如今5G时代了,还又要搞一把,实在难以看到希望。
面对陷入瓶颈的智能手机,或许行业应该多思考下未来,少些内卷。消费者则多些耐心,等待下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