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三周年:中国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慧聪通信网 2022-11-04 08:49 来源:飞象网

【慧聪通信网】2019年10月31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宣布5G正式商用,5G套餐也同步发布,中国就此进入5G商用时代。三年来,中国5G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5G 创新中心主任李珊介绍,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无线基站总数增至107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75.4万个,其中5G基站总数达222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79.5 万个。中国5G基站数量占到了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同时中国5G套餐用户数量也已突破了10亿大关。

中国移动:打造全球5G标杆

2019年中国5G宣告商用,中国移动当年年底就建成开通了超过5万个5G基站,截至2022年9月底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125万个,占全国5G基站的二分之一,占全球5G基站的三分之一,形成了一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精品网络。

高品质网络的背后需要高水平的科技力量支撑,中国移动持续加大在5G技术和应用创新领域的投入,有力推动了5G技术及标准体系的构建。据统计,中国移动在3GPP/ITU等国际标准组织累计牵头了156个5G国际标准项目,主导了R17关键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累计申请5G专利超3600件,专利储备量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

在决定5G商用未来的行业应用领域,中国移动做了大量前沿探索。从全球首个极寒露天煤矿5G+无人驾驶项目,到全球首个5G SA大规模野外智能节点油气勘探系统应用,再到全国覆盖地域最广的福建宁德时代5G企业专网,中国移动先后落地了超过1.5万个5G行业方案商用案例。2022年,中国移动5G行业应用更是迎来了快速发展期,5G商用案例同比增速超100%,超过前两年发展数量总和。

中国电信:共建共享结硕果

在中国5G启动之初,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就确定了共建共享的建网策略,这使得两家运营商累计节约投资2400亿元,每年节约运营成本超200亿元、节电超100亿度、降低碳排放600万吨。共建共享策略让中国电信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形成了高质量的5G业务经营能力,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9月底,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已增至2.51亿。

目前中国电信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网速最快的5G SA共建共享网络,整个网络由87万个5G共享基站组成,实现了重点乡镇基本连续覆盖。在这张网络上,中国电信实现了高中低多频协同、FDD大带宽共享等技术突破,并且在5G超级上行、覆盖增强、定制专网、基带性能等方面主导了30余项国际标准,形成5G专利600余项。

中国电信还率先应用区块链技术建成了跨运营商的联盟链,破解了共建共享网络中资源公平使用和高效调度的难题,全面提升了共维共治的效率。为解决5G基站系统性节能问题,中国电信自研AI算法和节能模型,构建了AI节能平台,将全网近九成的小区纳入管理,每年节电超3亿度。

5G应用创新方面,中国电信积极落实推进“扬帆”行动计划,累计面向15个重点行业打造了3000多个5G定制网项目、近9000个5G行业商用项目,并形成了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典型案例。在个人业务领域,中国电信旗下5G超高清、5GVR/AR、5G云游戏的用户规模持续增加,创新的5G量子密话用户规模突破了40万,还打造了5G消息、5G新通话等新业务。

中国联通5G应用实现规模式发展

中国联通依托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的5G SA网络,累计开通了96.7万个5G基站和500多个MEC边缘计算节点,实现了重点乡镇及以上区域连续覆盖。目前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数达到2亿户,5G规模应用的行业项目超过了1万个,5G专网服务客户数达到2785个。

为促进5G生态快速健康发展,中国联通专门成立了5G应用创新联盟,联合行业协会、企业和ICT厂商等3000多家合作伙伴推进行业标准的研发、新技术和产品的联合测试、应用解决方案的联合推广等。

5G应用创新方面,中国联通专注投入新型信息消费、行业融合应用、社会民生服务三大领域。中国联通5G新型信息消费业务主要面向个人用户,包括高清直播、影视、旅游、游戏、购物、娱乐等。作为传统通信业务的升级,中国联通还推出了5G新通信应用,包括视频名片、AI秘书和XR通话等,这些应用实现了语音与视频一体、现实与虚拟互动、通信与AI融合,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在5G行业融合应用方面,中国联通重点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落地了吉利极氪5G全连接工厂等项目。在5G社会民生服务方面,中国联通完成的项目遍布全国各地,比如与比亚迪合作打造的全球首个“网络双跨切片+MEC+专属终端”5G智慧云巴方案,联合海南省卫健委打造的“5G智慧医疗点亮海南健康岛”项目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