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经济强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比
【慧聪通信网】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核心的驱动力就是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性产业。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产品在金融、城市管理、商业、交通等领域早已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紧密结合,将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结合将开创汽车智能化时代。
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极大地提升社会生产率。
人工智能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关键,体现了新时期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的影响力甚至将远超互联网产业,它是真正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业。
因此,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那么,主要经济大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本文就将对美中德日四大国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的进展做一个分析。
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全面领先世界各国。
美国AI产业起步于1991年,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
美国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全面领先,在AI技术研发、芯片、人才培养、融资环境等各方面都拥有显著优势。
AI算法基本上都是由美国的脸书、谷歌、微软等大型科技类公司主导的。在主要工具箱和软件框架方面,也都由美国企业发明。
芯片和超级计算机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两大关键基础设施,它们决定了AI算力的竞争力水平。
美国在芯片领域处于世界绝对领导地位,领先芯片基本上都是由美国公司生产。中国的芯片技术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超级计算机方面,中国有较强的竞争力,有望实现对美国的赶超。不过,就目前来看,中国超级计算机在性能方面仍逊于美国,但差距正在缩小。
中国AI产业依然跟互联网时代类似,更为重视AI应用。试图以全球最大的市场、最多的用户及数据来强化竞争力。
中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也有在全球技术领先的公司。
中国在AI算法、芯片、基础工艺等等方面与美国差距较大。这些方面也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
中国AI公司仅仅依靠AI应用的市场优势,恐怕难以实现超越。
AI产业毕竟与互联网有本质的区别。基础研究在AI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也是决定了AI产业能否真正发展壮大的核心点。
只有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大力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提升芯片技术水平,才能成功突围。
显然,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形成中美两强较量的核心领域之一,其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中美。
作为工业强国的德国正在全力投入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电动汽车三大体现未来竞争力的核心产业。
人工智能在德国也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这一战略提出的一大目标就是将“AI德国造”(AI Made in Germany)打造成全球公认的品质标志。
德国AI产业主要侧重于制造业领域,更注重生产端,以提升生产效率为核心目标。这与中美两国集中于消费端应用的AI技术路线,有明显的不同。
德国AI产业以服务汽车、工业、物流等等领域为发展重点。这自然是体现了德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现实需要。
德国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人才和数据积累,导致德国围绕自身优势产业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
德国的目标显而易见,就是借助AI技术来确保德国在工业领域的优势地位。
德国发展AI产业的劣势也是明显的,在芯片研发制造上缺乏竞争力,在AI人才方面也没有足够的储备。
日本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早期曾经地位显著,个别领域甚至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日本在信息技术方面发展的严重落后,导致日本在机器学习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日本的AI产业一度显著落后于中美两国,与德国英国一起成为第二梯队。
不过,近年来,日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激活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超智能社会”的重要基础,并试图在AI产业领域占据先机。
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也是刺激日本重视AI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德国有些类似,日本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日本制造”的竞争力。
不过,日本AI产业的发展模式又与德国有所不同。日本在零售、服务、医疗、教育等领域极为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日本的发展模式显然是生产端与应用端并重。
除此之外,日本还特别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应用,如无人化作战系统、情报人工智能技术、AI与网络空间融合等等。
人工智能时代谁能占得先机,谁就能在经济增长方面主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