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更深层次的面向工业互联网需求 5G-A“负重而生”

慧聪通信网 2023-06-14 20:40 来源:互联网

【慧聪通信网】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动力技术蓬勃发展。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经济社会高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5G商用4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以及运营商的持续努力,中国5G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果,5G技术不断促进应用创新,带动了电商直播、文娱、教育等行业的数字化,并在一万多个行业项目中得到规模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目前 5G 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拐点,5G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城区,在网络部署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5G开始投资回报期。5G 用户数占移动总用户已经超过三成,预计 2024 年达到一半,因此要将 5G 能力向 5G-A 提升。

5G助力中国网络性能位居全球前十

2019年6月,我国正式颁发5G商用牌照,开启了5G商用步伐,5G商用4年来,作为新型基础设施,部署和商用进一步加快,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5G网络,成为全球5G领域引领者。

据介绍,截止到目前,5G已在钢铁、制造、矿山、电力、港口等行业的16000多个专网项目中得到规模应用。5G行业专网驱动的经济规模突破百亿,5G行业终端的出货量超过50万,加速产业数字化。

具体来看,截止到今年4月,5G基站已经达到273.3万,占全球60%,占我国基站总量24.5%。5G用户数达到6.34亿,约占全球比例60%,占我国移动用户比例37.1%。

邬贺铨预计,2025年的年中,5G基站数量在全国基站总量的50%。预计到2024年年中,5G用户将占全国移动用户比例50%。

不仅如此,从2023年4月全球各国及城市下载速度排名可以看到,中国已位于全球第9,美国位于全球第21,中国的下行网络传输速度达到110.1Mbps,上行速率达到25.58 Mbps,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下行42.07 Mbps,上行10.33 Mbps。

而从代表城市来看,排名全球第一的卡塔尔赖杨移动网络传输速率199.28 Mbps,固定网络96.85 Mbps;北京的移动网络传输速率为158.61 Mbps,固定网络为260.17 Mbps;上海的移动网络为156.94,固定网络为229.08 Mbps。

除此之外,邬贺铨表示,5G的能耗也不断降低。2019年5G基站能耗大约是4G的4倍,单比特能耗是4G的20%;到2021年,5G基站能耗大约是4G的3倍,单比特能耗是4G的15%;预计到2025年,5G基站能耗大约是4G的2倍,单比特能耗是4G的10%。

5G-A负重而生

5G日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城区,在网络部署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5G开始投资回报期。目前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120.9%,面向消费者的用户数基本已到天花板,预计一年后5G用户占全网移动用户50%。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5G建设仍面临诸多的挑战。

邬贺铨说道:“我们相信 5G 用户还会不断增加,不过新增加的 5G 用户 ARPU 值(每用户平均收入)跟老用户相比较低,因为最高 ARPU 值的用户是最先进入 5G 的,所以即便 5G 用户再扩大,电信运营商的 ARPU 值也不会增加很多。目前移动互联网的户均流量,去年一年增加了 10.1%,ARPU 值电信只增加 0.4%,移动增加 0.4%,联通增加 0.91%,都不到 1%,那 5G 起什么作用?”邬贺铨表示,“如果没有 5G,可能 ARPU 值还要下降。”

邬贺铨认为,面向消费应用场景,VR/AR和车联网能够体现高带宽低时延的需求,但一方面VR/ AR产品成熟性和车联网可靠性及政策限制了市场启动,另一方面目前5G仍嫌能力不足。

与此同时,邬贺铨认为, 5G之初虽然也提出面向工业应用,但面向消费应用的思路主导了系统架构设计,现在看5G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业应用对大上行带宽、确定性时延、高可靠与精定位等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5G-A负重而生”,邬贺铨说道。

2021年8月,中国移动联合华为等产业合作伙伴发布了《5G-Advanced网络技术演进(1.0)》白皮书,阐述了5G-Advanced网络技术的发展理念和关键技术。这是业界首个分析和阐述5G-Advanced网络架构演进和技术发展的白皮书。

2021年12月,在3GPP第94次全会上,面向R18的网络系统架构方面的28个课题成功立项,这标志着5.5G的标准化正式开始。5.5G首个标准将于2024年上半年冻结,中国产业界也为5.5G标准贡献大量技术创新。

邬贺铨表示,5G-A周期位于5G/6G之间,针对5G商用发现的问题,面向2025年后的工业与VR/AR等新应用,开发和释放5G网络潜能,5G-A比5G在性能上有数量级提升,目标是万兆体验、千亿联接。这也将为未来通信技术创新探路,使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