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慧聪通信网】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指出“十三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但挑战依旧突出,为此提出到2025年的“四新”发展目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软件定义未来的世界,开源决定软件的未来”,但国内开源生态建设尚处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开源生态培育。
“十三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但挑战依旧突出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规划指标基本完成:规模效益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骨干企业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融合应用日益深化,赋能作用显著提升。
尽管,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脆弱,存在断裂风险,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亟需加强。三是软件与各领域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深化,企业软件化能力较弱,制约数字化发展进程。四是产业生态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企业小散弱,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五是发展环境仍需完善,“重硬轻软”现象依然严重,软件价值失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软件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年实现“四新”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将围绕软件产业链,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稳固上游,夯实开发环境、工具等产业链上游基础软件实力。二是攻坚中游,提升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链中游的软件水平。三是做优下游,增加产业链下游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供给。
为此,提出“四新”发展目标。到2025年:
一是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基础组件供给取得突破,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制定125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化、质量管理、价值保障等能力有效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完备。
二是产业链达到新水平。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具有生态影响力的新兴领域软件产品,到2025年,工业APP突破100万个,长板优势持续巩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三是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软件市场化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深化。
四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增长潜力有效释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国内开源生态建设尚处起步阶段
可以说,“软件定义”赋予了企业新型能力,也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航空航天、汽车、重大装备、钢铁、石化等行业企业纷纷加快软件化转型,软件能力已成为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软件定义未来的世界,开源决定软件的未来”。当前,开源已覆盖软件开发的全域场景,正在构建新的软件技术创新体系,全球97%的软件开发者和99%的企业使用开源软件,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大多基于开源,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软件产业创新源泉和“标准件库”。同时,开源开辟了产业竞争新赛道,基于全球开发者众研众用众创的开源生态正加速形成。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重要贡献力量,参与国际开源社区协作的开发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二。企业“拥抱”开源趋势明显,使用开源技术的企业占比近90%。国内开源基金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Openharmony”等一批可圈可点的本土开源项目正在孵化。
但是,国内开源生态建设尚处起步阶段,面临发展基础较弱、底层技术掌控不足、开源文化氛围不浓、政策支持有待加强等制约因素。
为此,工信部表示要进行开源生态培育。首先,培育重点开源项目。面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操作系统等领域需求,支持骨干企业部署一批基础性、前瞻性开源项目。其次,建设优秀开源社区。整合各方力量,围绕重点开源项目,建立开发者友好的参与机制,持续优化壮大开源社区。组织开源软件技术、标准、认证等培训。第三,提升开源治理能力。完善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托管、成熟度评估、技术及生态治理相关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探索建立开源软件知识产权基金研究制定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开源协议,积极参与全球开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