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江兴院士:网强则云动,网智则边柔

慧聪通信网 2022-06-15 09:22 来源:通信世界网

【慧聪通信网】随着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逐步从中心向边缘延伸,分布式云成为云计算发展新模式。云边协同作为分布式云发展的重要核心,为各行业提供更加全局化的弹性算力资源,为边缘侧提供有针对性的算力,搭建起数字经济与5G时代下云计算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的桥梁。

在近日召开的“2022云边协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提出要利用广义功能安全加持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产业,营造广义功能安全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技术产业发展生态;要通过创新网络技术体制发展范式,打造“网络之网络”的多模态网络生态;要引入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与晶上系统等先进思想,实现创新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构建和部署。

传统技术范式与云网边深度融合的“博弈”

经过多年的发展,云计算、边缘计算整体产业和生态日趋成熟,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但邬江兴指出,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得到广泛应用和一体化协同的进程中,传统技术范式难以适应云网边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首先,云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网络空间内生安全共性问题。202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要加强云、边缘计算等数字经济时代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云网边一体化协同发展加速了IT、OT、CT的融合,但同时也加剧了double S问题的交织叠加。信息物理系统CPS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如果不能提供“高可信+高可靠+高可用”三位一体的广义功能安全服务能力,一旦遭受攻击将造成灾难性影响,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最大社会公害。

其次是复杂多样化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与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存在矛盾。随着“人-机-物”万物智联时代的来临,传统“Everything Over IP”的网络发展模式制约了垂直行业应用中多样化网络技术体系的创新活力。但目前主流的虚拟专网、网络切片等管道技术乏善可陈,无法满足云网边协同中多样化业务的承载需求,且单一IP体制也严重制约着网络的传输性能。同时,网络技术范式的僵化问题已是国内外业界的共识,面临“演进”与“变革”的二元论困局。

最后是基于通用计算架构的堆叠式算力发展模式与领域专用高效能智能计算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邬江兴认为从云、边计算算力平台发展角度看,传统单纯依靠通用计算组件堆砌来提升计算能力的方案,在面对各种领域专用算法存在严重的计算效能低下问题,全系统功耗将使得云边协同服务运营成本高企,尤其是底层刚性的计算架构,使得大规模并行应用算法开发和部署的门槛非常高。

如何保障我国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产业健康可持续?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通过紧密协同的方式,可以满足各种数字化新时代场景的服务需求,能够最大化体现云边计算的应用价值。但如何保障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云边协同技术发展与实践落地?对此邬江兴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利用广义功能安全加持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产业,营造广义功能安全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技术产业发展生态。邬江兴认为作为构建内生安全数字基础设施云化底座的技术抓手,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助力技术发展向好用尽快过渡,打造信息领域和相关行业“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典范。依托云边协同产业方阵,联合产学研各方,加强沟通交流,推动云边广义功能安全创新。

二是创新网络技术体制发展范式,打造“网络之网络”的多模态网络生态。“云网边协同发展的核心在‘网’,网强则云动,网智则边柔。”邬江兴表示。突破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桎梏,探索网络技术体系与网络支撑环境相分离的新路线,采用网络基线资源全维可定义的新技术,实现多种应用网络模态在同一基础网络环境上的共生共存、演进与变革发展,构建多模态网络的创新生态,支持以网络模态形式按需动态加载网络技术体系,满足不同垂直行业网络的创新应用需求,推动云网边协同的高效能、高质量发展。

三是引入领域专用软硬件协同计算与晶上系统等先进思想,实现创新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构建和部署。邬江兴提出要一方面引入领域专用架构,构建异构、可重构资源池,开发全栈式软件工具链,面向不同应用需求,采用结构适配应用的模式,实现计算结构的智能化生成,高效服务用户;另一方面颠覆当前“封芯粒成芯片,载芯片于板卡,集板卡成系统”的逐级稀疏系统构建模式,基于晶上异质异构超高密度集成创新工艺,实现多个数量级的体积缩小、性能提升与功耗降低增益,达成“基于二三流器件工艺构建一流系统”的目标,为未来云边协同基础算力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