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呈现新特点新趋势
【慧聪通信网】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掀起了建设智慧大脑的浪潮,我们的生活也逐渐融入智慧城市的互联之网,由此获得便利安全的体验。近日,Gartner发布《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帮助政府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首席信息官(CIO)评估新兴趋势与技术的成熟度及其对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影响。
图一、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相斌斌表示:“中国的‘十四五’规划(2021—2025)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低碳经济列为发展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些影响和后果是永久性的,改变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期间,许多新兴技术的需求都出现了增长,这并非巧合。在今年的中国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中,上述趋势是构成重要主题与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2022年智慧城市发展:聚焦28个市场关注度,包括3项新增技术
其实,智慧城市是一套多元复杂的巨系统,服务商如何对接政府技术把控需求成为巨大考验。从Gartner发布的最新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成熟度曲线上可以看出,此次技术成熟度曲线覆盖了 28种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新兴技术。与2021相比,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成熟度曲线新增了3项新技术,分别是“跨行政职能的政府服务”、“绿色能源”、“城市能源管理平台”。
“跨行政职能的政府服务”旨在进一步精简政府行政与服务,改变原本以职能或地域为界限的服务模式,使民众与企业在所属辖区以外能获得更好的政府服务。实现这项转变,需要加强数据共享、实现数字身份互认并出台通用规则和标准。相斌斌介绍,它以“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网通管”等为代表。这两年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中,对跨职能的政务服务的建设已经度过了“炒作期”开始有比较理性的思考。但是要注意到在数据共享、底层平台构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数据使用等层面均有一些阻力,我们目前预计“跨行政职能的政府服务”经过谷底期的时间大概是2-5年的时间节点,之后会真正开始进行规模化的部署。
世界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有效的能耗管理和绿色能源是关键。在“绿色能源”和“城市能源管理平台”方面,相斌斌表示,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实,新能源的部署都会成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做了城市级别的能源管理平台的一些雏形。这个能源管理平台本身应该是一个跨生态的平台,它管理的不仅仅是政府本身行政大楼、城市基础设施,还包含了整个在智慧城市中的生态,如工业、楼宇等。
相斌斌表示,Gartner 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成熟度曲线涵盖的28项新兴技术有86%处在“泡沫谷底期”之前,即将要度过“谷底期”。另外,有一半以上的技术还需要在5年以上的时间才会能够达到实质性的生产高峰期。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具备四大特征
智慧城市面临着多重压力,包括城市韧性、运作效率、公民满意度、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以及需要各类新兴技术支持的相关需求。其中大多数技术距离主流应用还有二至十年的时间。
相斌斌表示,从Gartner的角度,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有四个核心层面。
一是城市运营。相斌斌表示,首先,城市应该做为一个整体来运营,而不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孤立运营。其次,城市运营要有交互,让市场、企业和政府之间可以交互,信息互通。近两年的“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让这一功能越来越完善,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二是可持续发展。相斌斌表示,现有很多城市的建设都是“点对点”。比如环境监测、能耗管理、垃圾处理等,缺少综合考虑整个城市发展,即无法实现彼此之间的联动效应以及他们的应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这其实依然是城市建设中的不足所在。
三是数字化。近两年来针对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服务的数字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相斌斌表示,数字化是始能其它场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但是在智慧城市中,它依然有很多的“老旧设施”是亟待去被改造、甚至被一些新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替代。这个层面依然可能在未来会是成为投资的一个可能性。
四是创新层面。在相斌斌看来,创新是各个智慧城市建设中差距最大的地方。尽管每个城市的起步点不一样、但是在中国绝大部分的智慧城市还是处在基础建设的阶段。当基础设施建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是改造原有流程提高效率才是关键。“比如我们采集了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数据,我们有丰富的数据源、甚至可以去纳入很多第三方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挖掘看看能做什么样的业务创新或者说新的业务流程创新。在这些方面我觉得真的是远不完善的,我觉得这一部分相对来说可能能够提升的空间会更大一些。”相斌斌如是说。
目前城市中既有多年前部署的、内在安全性欠佳的遗留基础设施,也有同样充满漏洞的新设施。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系统的安全保护体系,提高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性,减少智慧城市的安全风险。
在智慧城市安全性建设方面,相斌斌强调,智慧城市的安全性既涵盖了传统的IT安全要保障的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不丢失等;更涉及到人和环境的安全,包括隐私保护、人的安全、环境的安全,以及基础设施的可靠性等等,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相斌斌看来,政府在智慧城市系统安全性的保障上,它既要考虑公共安全的管理、也包含了对于灾难、危机、紧急事件、自然灾害等等这些也是纳入到整个智慧城市安全的。另外,就是关键基础设施。比如:能源、供水、供电、供气、交通,这些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也是需要它去保障的。
因此,在各项“数字经济”与“新基建”举措的推动下,信息物理系统已成为交通、能源、医疗、政务等智慧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前提。信息物理系统(CPS)是一种通过编排传感、计算、控制、网络和分析来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工程化系统。智慧城市中的信息物理系统安全,用于解决传感器、网络和应用保护问题,为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采集数据。
相斌斌表示,智慧城市是一套多元复杂的巨系统,对各项系统建设没有通用优先级,每个城市和地方特色都不同,所以在应用系统建设上要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最符合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优先级。相斌斌强调,Gartner认为智慧城市远远不是政府一己之力能够去做的事情,真正要形成城市的智慧化一定是来自于智慧城市生态共同的努力。
今天,中国智慧城市建进入相对平稳时期,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和实际需求。在相斌斌看来,值得高兴的是,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具有很强大的执行力和对新技术的良好拥抱度,相信未来的建设中,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是稳中求近,也会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真正解决社会需求问题。
相斌斌最后表示:“中国正在大力投资开展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相信,今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与受众的兴趣点更加契合,并且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中国市场特有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