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
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余晓晖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4.03.06 17:57 来源:
【慧聪通信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客观要求,是打造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意义作用
从理论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的,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社会生产力经过量的不断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质变的必然结果。
从实践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我国未来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努力方向。新质生产力将会推动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持续优化、不断提升配置效率。
二、发展情况
从技术层面看,新质生产力持续追赶,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前沿技术加快研发布局与应用探索。如,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发性能指标不断提升,量子纠错实验验证取得突破,应用探索广泛开展。数字技术开源共享生态逐步建立。中国开源云联盟先后发布系列许可协议,我国云原生开源项目数量破百,主要国际社区项目中超过20%的开源项目来自中国,贡献度跃居世界第二。
从要素层面看,新质生产力量质齐升,数据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要素禀赋结构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劳动力全球占比由2010年的24.7%降至2022年的22.8%,资本要素全球占比由2010年的20.8%升至2022年的27.8%。生产要素质量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2010至2022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7年上升到14年。资本丰裕度明显改善,资本形成总额由19.2万亿元上升至52.4万亿元。技术研发投入和产出快速增长,数字技术对工业效率赋能在2017至2022年提升了1.14倍。数据要素贡献显现。数据要素提升企业在要素使用、资源配置和创新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和价值倍增,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发展新模式,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开始显现。
从产业层面看,新质生产力加速升级,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传统产业稳步转型。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水平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2.2%和79.6%;服务业数字化、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3%,提质增效显著。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等行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全环节广泛应用,形成上百种应用模式,有效提高了生产率。新兴产业发展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突破200万家,新材料、机器人等一批新兴行业快速成长,“新三样”产品增势迅猛。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未来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5G-A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等创新标志性产品打造加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都已发布未来产业相关文件,其他省份也围绕量子信息、元宇宙、通用人工智能等重点细分领域出台多个专项方案。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百余种材料产量居世界首位,高端电容器等产业链断点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重大装备、重要基础零部件、新材料等关键领域产业链建设走深走实。
三、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赢得大国博弈战略主动的关键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大国崛起进程,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推进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纵观全球历史发展进程,哪个国家牢牢掌握了先进生产力,哪个国家的经济就将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
从国内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制约因素还大量存在。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以5G为例,作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5G“一业带百业”和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断彰显。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5G应用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
总的来看,新形势、新背景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标志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持续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仍不高,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四、发展建议
一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技术层面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适度超前部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项目,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先进工艺等短板。产业层面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6G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二是培育新型劳动对象。建立工业数据流通规则,强化工业数据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数据资产登记等制度规范的研究制定。推进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数据格式、接口、存储等软硬件通用标准,数据登记、数据交易、数据共享等环节通用规范,深化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加快培育数据标注、清洗、聚合等大数据产业,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推进大数据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面向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持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支持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四是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打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堵点卡点,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