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史德年:我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迈入新阶段
【慧聪通信网】12月23日,在“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表示,数字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赋能呈现多领域覆盖加速、全产业链协同提升、多环节应用丰富等特点。未来,伴随算力、算法技术底座的不断夯实,大数据资源的进一步积累,人工智能大模型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双化协同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双化协同政策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利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双化协同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据史德年介绍,为了更好地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的双化协同工作,2024年8月,国家网信办等十部门秘书局(办公厅、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该《指南》是由中国信通院、国家电网等十余家等单位共同参与编制,旨在更好地指导各地区、各行业深入推进双化协同工作。
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治理向绿色智慧方向转型升级。上海、重庆、浙江等多地系统部署双化协同相关举措,运用数字技术推动社会低碳管理高效化、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居民生活绿色化。产业层面,双化协同带来产业新增长与发展新业态。“数字技术与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和局限,有力促进了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创新融合,催生出以数字新能源服务、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紧密融合、协同共进的新产业新业态。”
双化协同赋能重点产业发展
在重点产业的绿色化转型中,双化协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为绿色低碳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数字技术迭代更新,及时满足绿色低碳领域新需求、解决新难题。如虚拟电厂等数字化管控技术有效缓解了电网供需不平衡的难题,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仿真模拟技术,正加速应用于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助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健康舒适的目标。
另一方面,数字化对传统行业绿色化转型的推动逐渐深化。在工业领域,依托历史积累的工艺大数据、能耗大数据,形成“能效优化机理模型”,助力制造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在交通运输领域,基于“铁、水、公、空、仓”等交通运输及仓储的海量数据积累与融合,形成“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有效提升物流资源整合利用率。
史德年强调:“未来,伴随算力、算法技术底座的不断夯实,大数据资源的进一步积累,人工智能大模型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双化协同转型,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高全过程生产效率,降低全链条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各地区探索双化协同新实践
在史德年看来,区域是贯彻落实双化协同决策部署的重要载体。自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双化协同工作以来,各地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一批类型各异、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
比如,四川、河北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以发展新能源产业为主,同步提升数字化水平;黑龙江、辽宁等重工业地区聚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山东、福建等数字经济基础雄厚地区以数字赋能行业绿色转型为主,向初步融合型区域迈进;江苏、广东、浙江等数字化与绿色化条件优越地区以双轮驱动为路径,向双化协同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培育等深度数绿融合型区域演进。
此外,长三角地区已制定了三省一市双化协同顶层设计,率先探索长三角地区双化协同一体化建设,从政策制定、应用场景推广、数据要素打通等多个层面推动双化协同从点状发展向区域联动建设迈进。
未来,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深入,我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中国将呈现在世界面前。